16岁的小怡是我带的初二年级的女生,之前在家里常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和家长、老师爆发冲突,因此她逃离家庭和学校跑到外面去社会上的青少年一起玩,她觉得自己在外面没有人管,而且还有很多人关注自己,家人果然没有外人那么“关心”自己。小怡一天天在外面玩,家长一天天担心受怕,后来经过衡南县一个朋友的推荐到了我这里。
小怡将在外面与长辈的相处模式也带到了学校。
语文课上,她因为老师让同桌回答问题而没有叫她而烦恼,她开始在课堂上制造各种奇怪的声响,老师只好把目光投到她的身上,不过这种关注不是赞扬,她很快受到了批评。小怡脸上的兴奋换成了羞羞的红苹果。当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英语课上,小怡和同桌聊起了天,因为她觉得自己全都会了,实在是无聊的很。她小眼睛一面看着老师,一面乘机和同伴海聊,经过几次善意提醒以后她依然照旧,于是英语老师把她罚出了教室,出人意料的是到了教室门口她依然还在做鬼脸搞怪,就像是一个演员那样等待观众给予回应......
图一:老师给小怡咨询的笔记
连续好些日子,小怡同学都是这个样子,她既不服从规则制度,也不害怕惩罚,反正在课堂上搞怪的事一天也没有停下来,心理老师抓住这个机会给孩子做了一次问题分析,找出支持孩子这些搞怪行为的“根源”。我们得到了三个主要有偏差的认知:
1、小事情家长和老师不该管;
2、我的错误都是别人导致的;
3、我很重要,你们必须关注我。
通过这三个不良认知/思维,我们知道了孩子搞怪行为问题以及和家长、老师对着干的原因,下一次辅导的时候心理老师将与孩子对这些“认知”进行重新评估,形成正确的认知。
本文由 何新文 原创发布于爸妈在线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