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兴趣为钥,打开孩子厌学的心门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      作者:一言

1760067074597582.jpg

孩子厌学的根源,往往在于学习失去了“乐趣感”。当知识变成枯燥的任务,当分数成为唯一的目标,孩子便难以从中获得成就感。而兴趣恰恰能让孩子重新体验“主动求知”的快乐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从事感兴趣的活动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,产生愉悦感,这种积极情绪可以迁移到学习中,让孩子从“要我学”转变为“我要学”。

培养兴趣的第一步,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。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:有的对绘本过目不忘,有的擅长搭建积木,有的对音乐格外敏感。家长不必追逐“热门兴趣”,而应做细心的观察者,通过科技馆、美术馆参观,或手工、运动等多样体验,捕捉孩子眼中“发光”的瞬间。比如曾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小宇,在接触机器人搭建后,为了完成任务主动研究齿轮原理,后来还报名编程班,数学成绩也随逻辑思维提升而进步。

更重要的是,要让兴趣与学习“牵起手”。兴趣不是学习的对立面,而是连接知识与生活的桥梁。喜欢画画的孩子,可以用漫画记录课文故事;痴迷昆虫的孩子,可以在观察中锻炼语文表达和数学统计能力;喜欢游戏的孩子,可以探讨背后的编程逻辑。这种融合让孩子发现:课本知识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探索热爱的世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保护兴趣比培养兴趣更重要。家长的功利心——急着考级、参赛——很容易浇灭兴趣的火苗。兴趣一旦变成任务,就会失去魅力。正确的做法是给予孩子“自由探索”的空间:画得不好没关系,重在表达;故事简单也无妨,关键是享受创作过程。当家长放下对成果的期待,孩子才能在兴趣中保持纯粹的热爱。

厌学不是孩子的错,而是学习方式发出的警示。与其在“逼学”中消耗孩子,不如陪他找到那份让眼睛发亮的兴趣。当孩子在兴趣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、坚持的意义时,这份力量自然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,让他重新爱上求知,走向更广阔的知识世界。